顯示具有 天氣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天氣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5年2月7日 星期五

避寒中心已對外開放

鑑於氣象局已發出黃色低溫提示,位於青洲東街34號青洲坊大廈E1避寒中心已對外開放,直至天氣回暖。中心內備有棉被、食物及飲品,供有需要的市民使用。


2024年3月7日 星期四

“世界氣象日”慶祝活動

為慶祝3月23日 “世界氣象日” 及加深公眾對氣象科普知識的瞭解,地球物理氣象局將舉辦面向全澳居民的 “氣象同樂日” 活動,以及面向年滿十歲之本澳居民的“走在氣候行動最前線”氣象科普講座及參觀活動。兩項活動皆由3月6日起至3月10日接受網上報名,參加者於活動結束後可領取精美紀念品乙份,歡迎市民踴躍參加,一同體驗氣象科學的樂趣。


2020年3月30日 星期一

2020年熱帶氣旋及降雨預測

地球物理暨氣象局根據最新資料,展望今年(2020年)約有4至6個熱帶氣旋進入本澳800公里範圍內,數量接近正常,其中可能有強颱風或以上級別,預料風季將在6月中旬或以後開始,約於9月下旬結束。同時預測雨季(4至9月)降雨總量屬正常範圍,氣溫為正常至偏高。本澳快將踏入風雨季,氣象局請市民儘早做好防颱風、暴雨及水浸的準備。
地球物理暨氣象局綜合分析了目前海洋和大氣環流形勢,顯示赤道太平洋中部至東部的海表溫度處於正常範圍,即厄爾尼諾/南方濤動(ENSO)處於中性狀態,預料此現象將維持至夏季。

2020年3月23日 星期一

世界氣象日氣象局推Telegram頻道

氣候變化導致海平面上升、極端降水事件發生的強度和頻率增加,世界正面臨越來越多與水資源相關的挑戰。因此,今年世界氣象日和世界水日的共同主題是“氣候與水”。

2019年4月18日 星期四

2018年澳門的空氣污染得到改善


根據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統計局的2018環境統計數字,澳門空氣質量監測站記錄的“良好”天數一般增加,“不良”天數減少顯著,空氣污染情況有所改善。
2018年,空氣質量“良好”的天數普遍高於2017年。北區高密度住宅區和水坑尾路路邊監測站記錄的空氣質量“好”天數每年分別增加36天和34天。除萬載台坦山監測站外,空氣質量“不良”的天數明顯減少,反映了空氣污染的改善。每個監測站記錄的最高空氣質量指數低於去年記錄的空氣質量指數(空氣質量指數越低,空氣污染水平越低)。萬載綜合監測站記錄的最高空氣質量指數為159,每年下降43%。其中,交通擁擠最多的澳門半島北部和水坑尾監測站分別比2017年錄得“好”日36和34天。此外,2018年酸雨天數為39,比2017年減少27天。
環保署全年共接獲510宗空氣污染投訴,每年減少52宗;有關餐館烹飪油煙和氣味的投訴佔168%,每年減少74%。
就氣候而言,2018年澳門的平均氣溫為22.8攝氏度,每年略微下降0.2攝​​氏度。 5月份全年最高氣溫為35.8攝氏度,每年下降2.2度,2月最低氣溫為4.6攝氏度,每年下降2.5度。下雨天數為124天,每年減少18天。總降雨量為1795.6毫米,比2017年略有增加12.4毫米。降雨量最大的是6月(493.6毫米)。

精選文章

2025年2月澳門消費物價指數(CPI)概況

根據統計暨普查局資料,2025年2月澳門綜合消費物價指數(CPI)按年下跌 0.16% ,主要受去年同期農曆新年高基數影響;按月亦下跌 0.19% 。以下是詳細分析: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