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展覽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展覽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4年1月19日 星期五

2024澳門‧廣州繽紛產品展

藉著農曆新年將至之際,澳門貿易投資促進局及廣州市商務局 於1月19日起至21日,在中國廣州保利世貿博覽館聯合主辦“2024澳門‧廣州繽紛產品展”。設置123個展位,吸引59家澳門企業、36家廣州企業逾千款商品參展,為廣州市民增加一個辦年貨的最佳選擇,首日進場參觀者絡繹不絕,辦年貨需求帶動銷量,氣氛熱鬧。首日舉辦招商推介會及商貿對接活動,吸引大灣區企業赴澳琴投資拓商機。

2024年1月16日 星期二

第50屆婚紗婚宴美容珠寶展

曾兩次獲得澳門原創會展獎的婚紗婚宴美容珠寶展是澳門首個結婚主題展覽,來到第50屆,仍秉持為準新人提供最專業、最優惠之結婚資訊及婚禮方案的目標,並集結全城最可靠及最有經驗之婚禮策劃師,為各準新人提供最可靠意見。除了婚宴相關項目,展會現場亦會展出多款美容珠寶產品,對此類產品有興趣的公眾切勿錯過。


2024年宵購物及美食展

春節將至,年宵購物展正適合想置辦年貨的你。是次年宵購物及美食展搜羅多種賀年用品及食品,相信不會讓你空手而回。


興風作浪-北齋浮世繪版畫展

展覽展出日本著名藝術家葛飾北齋全套46幅《富嶽三十六景》版畫以及另外十件作品,其中包括享負盛名的畫作《神奈川沖浪裏》。


「無盡的瘋狂」朱晨維個展

當代藝術新星朱晨維帶來全新個展展出逾50件最近原作,是他首登澳門舉辦迄今最大型個展。朱晨維於2000年在台南出生,並於「2022年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打破紀錄成為最年輕參展藝術家,他以獨特的創作風格和對當代文化的敏銳洞察力,創作出極具個人特色和辨識度的畫作風格。他的作品融合了潮流文化、社交媒體和消費主義等議題,以鮮豔的色彩和簡約的線條呈現,同時運用年輕族群熟悉的潮流文化語言,創造富層次感且生動有趣的視覺效果,並使觀眾能夠與作品產生共鳴。


吉祥殊勝︰故宮與扎什倫布寺珍藏文物展

藏傳佛教歷史悠久,自17世紀以來在中國歷史上扮演著重要角色。扎什倫布寺是歷世班禪的駐錫地,為藏傳佛教格魯派著名的四大寺之一。在清代,歷世班禪與中央政府建立了密切的政治關係,貢賜往來十分頻繁,現存故宮博物院和扎什倫布寺的文物,就是關於這段歷史記憶最重要的見證。清朝皇帝尊崇藏傳佛教,在繼承漢、藏佛教傳統的基礎上,製作了大量的佛教藝術品。如今保存在故宮博物院的藏傳佛教文物中,既有清宮造辦處的精良製作,也有蒙藏地區進獻而來的珍貴作品。它們既是歷史的見證,也展現中華民族對待文化開放包容、兼收並蓄的態度,具有珍貴的文物價值與歷史價值。


康迪達 ‧ 赫弗:宏空之境

康迪達.赫弗被認為是二十世紀下半葉最舉足輕重的觀念攝影藝術家之一。她最為著名的攝影作品以平視、正交的角度,凝望一些空無一人的公共建築物內部。這些圖像印製成2.59米寬、2米高的作品,主要呈現不同時期、不同類型的西方文化建築。她近期許多作品所呈現的建築物,大多由普利茲克建築獎得主操刀設計。


2021年3月5日 星期五

西南風情展


中華民族雕塑園展覽館完成更新佈展重新開放,由市政署主辦、中華民族團結促進會承辦的新展覽“西南風情展”,介紹內地西南地區十九個民族的生活風貌照片及特色工藝服飾等,推廣中華民族多彩多樣的生活形態與古今面貌,歡迎市民到場參觀。

永福圍──昔日圍里生活展



文化局永福圍辦圍里生活展 重現澳門昔日人文風情

為向公眾展示修復成果、善用及活化文物建築,文化局將舉辦“永福圍──昔日圍里生活展”,讓公眾感受“老澳門”的生活風情,加深對圍里建築空間特色的瞭解。展覽開幕儀式將於周六(2月6日)下午3時在永福圍舉行。同時,永福圍8號及10號的外觀修復工作已完成,14號的戶外空間亦已開放,觀眾可到場觀賞有關永福圍建築的外觀特色。

澳門聯展評審大獎藝術家──林婉媚、葉傑豪作品展



展覽展出本澳藝術家林婉媚和葉傑豪共38件/套版畫及篆刻作品。林婉媚的版畫作品具鮮明的個人特色,2018年憑作品《迷牆系列之四》於「澳門視覺藝術聯展」獲得評審大獎、青年獎及優秀作品獎,是次展出的15件版畫包括2018年的獲獎作品以及近兩年的新作。

藝博館藏饒宗頤書畫展



饒宗頤教授是蜚聲國際、舉世公認的百科全書式大學者,素有「國學大師」之稱,更有「國寶」之譽。他「一身而兼三絕」,在文學、藝術、學術等多個領域均有卓越成就和突出貢獻,是百年難得一遇的巨擘。

「一代昭度——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帝后服飾」展


文化局轄下澳門藝術博物館與故宮博物院合辦「一代昭度——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帝后服飾」展,展出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帝后服飾近90件套,當中包括彰顯乾隆皇帝天子地位的明黃色彩雲龍紋朝袍、代表咸豐皇帝軍權在握的御用盔甲、突顯皇后綽約風姿的點翠嵌珠石鈿子等。

流光歲月──澳門博物館館藏明信片展


文化局轄下澳門博物館將於該館三樓舉辦“流光歲月──澳門博物館館藏明信片展”專題展覽,與市民大眾共享珍貴的博物館館藏資源。展覽將於9月25日(周五)下午6時30分在澳門博物館大堂舉行開幕儀式,展期為9月26日至2021年4月18日,公眾可透過明信片的獨特視角,回顧澳門自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城市風貌、建築藝術及人文風俗,瞭解小城社會的發展歷程,重溫過往時代的溢彩流光,歡迎公眾蒞臨參觀。

品讀灣區


為推廣粵港澳大灣區的嶺南文化底蘊,提高全民閱讀推廣活動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文化局轄下澳門公共圖書館響應由中山市文化廣電旅遊局、粵港澳大灣區公共圖書館聯盟發起“品讀灣區”9+2城市悅讀之旅薦書活動,並選取了《文學風景》以及《小王子》作為重點推薦圖書,於1月26日至4月21日期間在本澳多所公共圖書館舉行巡迴展,歡迎有興趣市民參觀閱覽。

“春風吹又生——何多苓藝術大展”


何多苓是中國當代繪畫藝術領軍人物之一,作品隱含神秘的藝術語言。是次展出的近50件套素描和油畫作品,無論是早期精確寫實的風格,還是近年“似與不似之間”的寫意筆觸,四十多年的藝術創作中何多苓都是以詩意抒情的藝術語言去表現美。展品中數幅《俄羅斯森林》系列可說是他蓬勃創造力的明證,作品繪畫在深沉森林背景下的普希金、肖斯塔科維奇、阿赫馬托娃等俄羅斯藝術家的人像,表現出激蕩的地火和春風。開幕式中特邀澳門樂團演奏了肖斯塔科維奇的樂曲選段,加上於展場免費派發的詠畫詩圖卡,充分體現出何多苓創作與音樂、詩歌的跨媒界聯繫與融合。

「舊日.新年」澳門新春懷舊展


展覽透過年畫、遊戲、醒獅、擺設及食品等不同層面,展示澳門華人、土生葡人、海外華僑歡度農曆新年的生活習慣。展場分為四個部分,包括以不同專題介紹新春習俗的「順景館」、「平安館」、「新光館」,以及多媒體區,參觀者可在此重溫過去,感受傳統新年情懷。

“牛年看牛”主題館藏書展


辛丑牛年與春天依期而至,澳門公共圖書館設置小小的圖書牧場,讓讀者擔當片刻牧童來牛年“看牛”!
正值牛年新春,澳門公共圖書館特意挑選了60套共約200多本與“牛”相關的中文館藏圖書,包括名家經典、國學神話、小說文學、童書繪本、天文軍事、科普生物、生活藝術,漫畫圖冊等,讓市民或閒靜一人或呼朋喚友,一同來到圖書館感受充滿書香氣息的一年之始!

瀛:泰祥洲水墨展


金沙中國有限公司一直在澳門致力推動藝術文化工作,此次與澳門四季酒店聯手誠邀國際當代藝術家泰祥洲,蒞臨澳門四季名薈“品薈”,舉辦《𤅀 · 泰祥洲水墨展》。

泰祥洲認為,語言的母語是中文,而繪畫的母語則是宋代山水,他選擇承襲宋代山水語彙作為媒介來表達內心。他認為宋代的藝術語言與氣息是寫實、精準和細緻入微的。他精準的筆法,將山水、枯木、奇石勾勒得清晰細緻,其執著的藝術追求和謙虛高雅的精神境界與四季名薈精益求精、一絲不苟、低調而高貴的理念不謀而合。

「帆船與澳門傳統手工藝」展覽



澳門是個著名的海港城市,前人依靠這裡獨特的地理環境和天然資源,共同建設了一個中 西文化交融、熱鬧繁華的貿易中心。澳門以優質的避風港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船隻到訪, 不論陸上建築、海上設施,均和海洋有密切關係。時至今日,我們仍然可以從城市中的發展軌跡,體現前人探索海洋、擁抱大自然的傳統。

隨着社會發展、經濟轉型和科技進步,澳門海港面貌已經和當初的小漁村截然不同。一排排「下舖上居」的騎樓建築,換上了高樓大廈; 一艘艘「八面迎風」的中式帆船,改變為燃油機動船。

我家世代為漁民,我從小就聽說着家人靠海為生,每日揚帆出海的故事。澳門自上世紀六 十年代開始引入船機引擎,隨即大受歡迎,在短短十年間取代傳統帆船。帆船在澳門已經消失將近五十年。

有見澳門人對於帆船的印象日漸淡忘,而當日製作及駕駛帆船的航海者已經上了年紀,我們如不盡早保育澳門帆船工藝及航海技術,這種珍貴的民間智慧和傳統文化,即將於短期內消逝。

「帆船與澳門傳統手工藝」展覽是一個趣味與科學性並重的展覽,各位不妨動手探索一下帆船航海人的生活吧。

開放時間:

周一至周五 | 9:00 AM – 9:00 PM

周六 | 10:00 AM – 2:00 PM

地點:

聖若瑟大學青洲校舍黃昇雄展覽廳

並非虛擬——姚風個人藝術展


是次展覽將展出澳門著名詩人及藝術家姚風約55件作品,包括攝影、水墨及裝置。姚風曾獲「柔剛詩歌獎」、「昌耀詩歌獎」、「澳門文學獎」等多種獎項以及葡萄牙總統頒授「聖地牙哥寶劍勳章」。他熱愛藝術,曾舉辦個人展覽,也曾為多位藝術家策劃展覽。

精選文章

2025年2月澳門消費物價指數(CPI)概況

根據統計暨普查局資料,2025年2月澳門綜合消費物價指數(CPI)按年下跌 0.16% ,主要受去年同期農曆新年高基數影響;按月亦下跌 0.19% 。以下是詳細分析: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