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政府3月9日採取跨部門聯合行動,收回位於氹仔盧廉若馬路3,287平方米的國有土地。
是次行動收回的土地包括氹仔盧廉若馬路BT13A面積2,505平方米的失效土地以及周邊782平方米被非法佔用的國有土地。
特區政府3月9日採取跨部門聯合行動,收回位於氹仔盧廉若馬路3,287平方米的國有土地。
是次行動收回的土地包括氹仔盧廉若馬路BT13A面積2,505平方米的失效土地以及周邊782平方米被非法佔用的國有土地。
中級法院於2021年1月28日就一宗涉及行政長官宣告土地批給失效的案件作出了裁判。
宣告土地批給失效的案件(第589/2018號案)所涉及的是位於澳門半島,一幅面積為8,523平方米,稱為「南灣湖計劃」D區2地段的土地,相關土地最初以租賃方式批予南灣發展股份有限公司,隨後批給所衍生的權利被有償移轉予華景灣建築置業有限公司。土地租賃有效期至2016年7月30日。行政長官於2018年5月3日作出批示,以租賃期限屆滿而土地未被利用為由,宣告土地批給失效。
終審法院在2020年11月27日及12月4日,分別就兩宗涉及否決中止及延長土地利用期限的案件作出裁判。
第一宗案件涉及十名上訴人,他們以租賃批給的方式持有南灣湖計劃C區不同地段的土地,分別為:澄景灣建築置業股份有限公司,持有C1地段,面積為1,233平方米的土地;翠景灣建築置業股份有限公司,持有C3地段,面積為1,027平方米的土地;福景灣建築置業股份有限公司,持有C4地段,面積為738平方米的土地;富景灣置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持有C5地段,面積為501平方米的土地;文景灣置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持有C6地段,面積為3,131平方米的土地;雅景灣建築置業股份有限公司,持有C8地段,面積為4,422平方米的土地;柏景灣置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持有C9地段,面積為2,891平方米的土地;寶景灣建築置業股份有限公司,持有C10地段,面積為3,490平方米的土地;順景灣建築置業股份有限公司,持有C11地段,面積為3,212平方米的土地;源景灣建築置業股份有限公司,持有C17地段,面積為9,650平方米的土地。上述土地的租賃有效期至2016年7月31日。上訴人向行政長官請求中止及延長土地的利用期限、臨時批給續期、重新批給土地、交換土地,行政長官在2017年3月10日作出批示否決有關請求。上訴人就上述決定向中級法院提出司法上訴遭駁回,遂針對上述裁判向終審法院提出司法裁判的上訴。
不包括居澳外地僱員及外地學生的本地人口有564,100人,按年增加1.6%;女性佔53.3%。老年人口 (65歲及以上) 及少年兒童人口 (0-14歲) 分別佔15.7%及16.1%。本地人口的老年人口撫養比率為22.9%,即約5名成年人口撫養1名老年人口。
2020年第4季新生嬰兒有1,345名,按季減少63名;死亡人數為566人,減少11人。全年新生嬰兒共5,545名,按年減少434名;出生率為8.1‰,較2019年下跌0.8個千分點。新生嬰兒性別比為107.0,即每100名新生女嬰對應107.0名男嬰。同年死亡人數為2,230人,減少52人;男性佔56.8%。死亡率為3.3‰,下跌0.1個千分點;死於惡性腫瘤的人數 (859人) 最多,佔總死亡人數的38.5%;而死於高血壓 (261人) 及心臟病 (213人) 的分別佔11.7%及9.6%。
2020年終外地僱員有177,663人,按年減少18,875人;從事酒店及飲食業的外地僱員有44,555人,按年減少10,193人;建築業外地僱員有26,984人,減少2,403人。2020年從中國內地持單程證的新來澳人士按年減少784人至2,973人;當中來自廣東省的減少491人至2,110人;女性佔66.0%。全年准許居留人士共730人,減少237人。
2020年有2,754宗結婚登記,較2019年下跌26.0%,男女性的初婚年齡中位數分別為30.0歲及28.2歲,按年分別上升0.5歲及0.2歲。離婚登記共有1,319宗,按年減少116宗。
2020年終住戶數目為199,700戶,按年增加2,200戶。
根據統計暨普查局資料,2025年2月澳門綜合消費物價指數(CPI)按年下跌 0.16% ,主要受去年同期農曆新年高基數影響;按月亦下跌 0.19% 。以下是詳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