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澳門大學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澳門大學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0年4月28日 星期二

澳門大學打造產學研服務平台 推動科技成果轉化

高校是推動澳門雙創和科研成果轉化(即產學研)的主要力量和平台,澳門大學過去十年致力推動創新科技發展,已積累了一批高質量的科技研究成果。目前大學已經制定了知識轉移政策,研究成果的發展路徑也更加多元。澳大表示,希望通過大學產學研示範基地與業界開展合作,加強產學研結合,推動科技成果轉化以及創新創業。
創新源頭和創新主體是成果轉化的基礎和保證。澳大重組了研究服務及知識轉移辦公室,全面強化研究服務和知識產權保障意識;制定了《澳門大學知識產權管理規章》及細化的《澳門大學知識產權管理規條》,對高質量科研成果進行有效保護和延伸;改組澳大創科有限公司(UMTec),專門負責澳大知識產權的管理和產業化,在創新源頭支持、成果保護、孵化培育、知識評估等過程中營造創新要素高效流動的機制。近年來,澳大專利申請的數量和質量快速增長。基於澳大許可之專利技術,目前已有部分科技產品從研發階段進入試銷售階段,亦有相關產品在研發和測試評估階段。

2020年4月21日 星期二

澳大中小企營商培訓課程第二期即日接受報名

澳門大學於疫情期間,推出針對中小企業一系列針對性的精選商業培訓課程。第一期的“市場營銷服務戰略”以及“危機管理與領導力”兩個課程反應非常熱烈,名額迅速爆滿,兩門課程於今(21)日陸續開課。第二期的“人力資源與組織管理”以及“基礎財務會計實務”兩門課程即將於5月5日開課,報名日期由4月21日至26日,費用全免(每門課程原價3,900元),名額有限,先到先得,持澳門身份證之中小企在職人士(報名需繳交在職證明)優先錄取。
第二期課程,包括“人力資源與組織管理”以及“基礎財務會計實務”兩門課程。藉此鼓勵中小企業者在疫情期間,依然持續進修,提升自我專業與綜合競爭力。

2020年4月9日 星期四

澳大與澳洲會計師公會合辦線上講座

因應新型冠狀病毒的發展,澳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會計及資訊管理學系與澳洲會計師公會舉辦了首個線上“如何成為澳洲會計師公會成員”的講座,吸引眾多會計、工商管理、金融等不同專業的本科及研究生參與。
講座上,澳洲會計師公會高級業務拓展經理朱海英分享了許多有關公會的信息,如註冊會計師考試架構、認證流程,並提出了專業的建議。此外,她還解釋了專業資格考試免考的程序,讓學生更了解獲得會計專業資格的重要性。

2020年4月8日 星期三

為打擊毒品犯罪提供新思路 澳大師生研究登國際頂級期刊

澳門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社會學系博士生湯若陽與其導師、社會學系副教授蔡天驥的合著論文《人體藏毒:基於中國判決書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內地關於體內藏毒研究的空白,為打擊毒品犯罪提供了新思路,獲毒品研究領域的頂級期刊《國際藥物政策》刊登。
《國際藥物政策》雜誌創刊於1987年,主要發表關於精神活性物質的研究,涉及社會、政治、法律和健康等多個方面,特別關注藥物政策對用藥行為的影響和其對社會和健康的危害。其影響因數為4.528(2018),在SSCI之藥物濫用中位列第3,是藥物濫用研究領域極具影響力的期刊。

澳大用大數據輔助納米晶體藥物製劑開發

澳門大學中華醫藥研究院團隊運用大數據的機器學習算法,預測並輔助納米藥物製劑納米晶體的開發,研究結果也證實,團隊建立的機器學習算法對“自上而下”(“Top-down”)方法製備的納米晶體具有較好的預測準確性,並對於納米晶體產業化過程中合理處方設計,縮短研發時間具有重要意義,研究成果獲藥劑學著名期刊《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刊登。
目前的在研藥物中大約有40%的藥物存在水溶性較差的問題。由於這一特性,這些藥物常常難以通過傳統的藥物製劑技術獲得理想的生物利用度,進而發揮藥效。研究發現,納米晶體製劑對於提高此類難溶性藥物的生物利用度有較好的效果。然而目前納米晶體的製備高度依賴於專家的經驗以及反復的實驗試錯,因此研發過程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失敗風險較高。近年來基於大數據的機器學習算法在網路優化、資訊管理、生物醫學以及材料科學等諸多領域展現出巨大的潛力。其特點在於能高效快速的從已有資料中找出數據間的內在聯繫,並應用於未知數據的預測。基於此,澳大研究者從實驗室內部和已發表文章中提取了910條納米晶體製備相關數據,利用機器學習算法找出數據間內在規律,並最終預測不同製備方法下納米晶體的粒徑和多分散係數。研究結果證實,澳大研究團隊建立的機器學習算法對“自上而下”(“Top-down”)方法製備的納米晶體具有較好的預測準確性。此研究成果對於納米晶體產業化過程中合理處方設計,縮短研發時間具有重要意義。

2020年4月3日 星期五

澳大因應疫情推出中小企營商培訓課程 下周一起接受報名

為提高中小企營商人才在疫情方面的市場營銷能力和危機管理意識,減低疫情帶來的就業影響,以及提升人才競爭與應變能力,澳門大學推出第一期中小企商管培訓課程,兩門課程分別是“市場營銷與服務戰略課程”和“危機管理與領導力”。報名日期由4月6日起至15日,費用全免(每門課程原價3,900澳門元),可分別報名,名額有限,先到先得。
澳大表示,該校持續進修中心一直為大眾提供優質培訓課程及高質素教學服務支援,以推動澳門持續及終生學習教育。因應疫情,澳大特別推出免費課程,為澳門居民提供優質的學習機會,讓大家即使在疫情之中也可以持續進修、自我增值。此外,澳大正規劃第二期課程。

2020年4月2日 星期四

澳大研發新技術更靈敏檢測肝纖維化

澳門大學最新研發的技術有望為慢性肝病檢測帶來喜訊!長期出現急慢性肝炎會使肝臟纖維化,最終病變為肝硬化甚至肝癌,有見及此,澳大中華醫藥研究院副教授王春明的研究團隊開發嶄新技術。在小鼠模型中初步證實,該技術能實現高靈敏度檢測組織纖維化,有潛力應用於肝臟纖維化檢測,從而使病人及早接受治療。相關研究成果已獲國際頂級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刊登。

2020年3月31日 星期二

澳大學生獲商業競賽優異獎

澳門大學學生團隊最近於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特許金融分析師協會2019—20年度商業競賽中獲得優異獎。是次比賽有一千多位來自港澳高等院校的學生參加。
是次比賽主題為“道德和宗旨,商業成功的新時代”,參賽隊伍需從港澳社會議題,包括多元與包容,經濟房屋以及環境與可持續性中選取其一作深入探討,繼而設計出相關的活動、項目或產品。過程中,參賽隊伍需詳細構思、考慮預算和優化回報,更要分析潛在的道德問題,並提出合適的解決方案。

澳大和中科院腫瘤與基礎醫學研究所成立聯合癌症研究中心

為了充分發揮澳門大學和中國科學院腫瘤與基礎醫學研究所在科技人才、醫療資源以及創新研究方面的合作優勢,提高澳門、粵港澳大灣區以及全國人民追求健康生活的願景,澳大和中科院腫瘤與基礎醫學研究所簽署合作協議,聯合建立“澳門大學—中國科學院腫瘤與基礎醫學研究所聯合癌症研究中心”,雙方將致力於腫瘤防治和診療及抗癌藥物研發的關鍵科學和技術問題,開展創新型的基礎和臨床研究,將中心建設成為國際知名的腫瘤科學研究與人才培養基地。
協議由澳大校長宋永華和中科院腫瘤與基礎醫學研究所所長譚蔚泓分別代表雙方簽署。在疫情期間,澳大與中科院腫瘤與基礎醫學研究所充分利用電話、網路、快遞等媒介確定合作內容,實現了跨區域、跨城市的“零距離”合作,共同推動協議的達成。

2020年3月28日 星期六

澳大應屆本科畢業生4月20日復課

澳門大學根據澳門特區政府高等教育局的指引並結合大學實際情況,將安排學士學位課程應屆畢業生於4月20日復課,非應屆畢業生則維持遙距學習直至學期結束。澳大強調,未經許可的學生於復課前不可回校。
學士學位課程應屆畢業生將於4月20日復課,課堂將以混合傳統面授及遙距教學的方式來進行,傳統面授以小組討論、複習和總結內容為主;如學生因特殊情況(如疫情影響出入境及行程)而未能回校復課,可維持遙距學習直至學期結束。考試將延至5月20日至6月1日舉行,有關畢業資格將於6月中下旬經大學教務委員會審批,獲通過的畢業生可即時申請「學籍證明書」證明畢業資格,而畢業證書及成績單將於7月中旬派發。

2020年3月24日 星期二

澳大與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成立海洋環境與工程聯合實驗室

澳門大學今3月24日舉行“澳門大學—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合作框架協議簽署儀式”,成立海洋環境與工程聯合實驗室。雙方將充分發揮在海洋環境與生態、海洋工程等領域的研究優勢,促進彼此在相關科學領域的研究與發展,為澳門及粵港澳大灣區的科技創新帶來裨益。是次簽署通過視頻進行,是澳大歷史上首次以視頻會議的形式舉行簽約儀式,此舉充分體現了澳大在科技交流合作在任何時候都“不停步”。

2020年3月23日 星期一

澳大濠江學者計劃

“澳大濠江學者計劃”現正接受申請,歡迎在著名大專院校完成碩士或博士學位的本澳永久性居民加入澳大發展事業。澳大希望透過計劃吸引澳門傑出人才留澳發展,培養本地年輕學者,計劃自2015年推出至今已有20名年輕學者通過嚴謹的遴選獲聘。

2020年3月11日 星期三

澳大最新研究發現抑制乳腺癌轉移和復發新機制

由澳門大學健康科學學院院長鄧初夏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發現,乳腺癌相關基因1(BRCA1)可通過促進線粒體自噬及降低炎症小體活性,抑制手術後乳腺癌的復發及轉移。此研究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澳門大學和澳門科技發展基金會資助,並作為封面文章發表在國際著名期刊《Advanced Science》(《先進科學》)。

2020年1月10日 星期五

澳大與中科院空天院共建空間信息聯合實驗室

為充分發揮澳門大學與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在衛星遙感大數據觀測及地面應用領域的研究優勢,澳大今(9)日舉行“澳門大學─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空間信息聯合實驗室”成立典禮及大學講壇,促進彼此在相關科學領域的教研與發展,整合各自的學科實力及開展自主遙感衛星載荷研究及空間信息大數據地面應用等領域的創新性研究。

2020年1月8日 星期三

2019澳大中銀盃百萬獎金創業賽

澳大中銀盃百萬獎金創業賽接受報名
澳門大學將承辦“中銀盃百萬獎金澳門區創業大賽”,歡迎澳門大專院校在讀學生及海外就讀大專院校的澳門居民參加。澳門區選拔賽獎金達十二萬澳門元,首三強將晉級總決賽贏取百萬元人民幣獎金,更有機會獲得融資。報名由即日起至2020年2月10日。

澳門大學《南國學術》獲評全國社科名刊

《南國學術》
由澳門大學編輯出版的綜合性人文社會科學學術理論期刊《南國學術》,在第六屆全國高校社科期刊評優活動中獲得高度讚賞,被評爲“全國高校社科名刊”;其中的欄目“東西文明對話”被評為“全國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欄目”;總編輯田衛平被評為“全國高校社科期刊優秀主編”。

澳大河隧一月十、十一日(周五、六)有限度通車

因緊急維修隧道伸縮縫,澳門大學河底隧道於1月10日(周五)凌晨零時至翌日晚上11時實施臨時交通安排(詳見附表)。屆時,71、72、73及N6路線巴士需改道行駛,停靠站點則維持不變。交通事務局呼籲公眾留意,駕駛者應遵守現場設置的臨時交通標誌,小心駕駛。

2019年10月17日 星期四

澳大奪首屆國際華辯賽冠

澳門大學在“第一屆國際華語辯論冠軍賽”,與來自世界各地的16支國際頂尖華語辯論隊對壘,經過多場激烈的賽事,澳大普通話辯論隊脫穎而出獲得冠軍。澳大學生劉曦冉獲得全場最佳辯手稱號。
賽事以“承華夏學統、擔時代使命、顯大學精神”為主題,開始為期6天的華語辯論巔峰盛會。參賽的辯論隊包括復旦大學、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天津大學、武漢大學、重慶大學、四川大學、西南政法大學、澳門大學、馬來亞大學、墨爾本大學、莫納什大學等來自亞太地區的16支頂尖高校華語辯論隊,賽事先後安排各類環節進行比拼,包括“評委有問”、“破題立論”、“各抒己見”、“唇槍舌劍”、“對局綜觀”等,使辯論隊員的思辨能力得到進一步發揮。
經過激烈交鋒,進入決賽的隊伍分別是澳門大學普通話辯論隊和南京大學辯論隊。他們就“全球化是人類之喜還是人類之悲”這一論題展開唇槍舌戰,雙方對於全球化和逆全球化的利弊闡述,怎樣看待美國和中國在全球化過程中的表現和作用,最後澳大妙言連珠,以12比9票數成績奪冠。
今屆110名優秀辯手們圍繞“網購狂歡是商業的進步還是退步”、“大數據時代,人更自由還是更不自由”、“公民意識還是經濟誘因更能有效促進環境保護的落實”、“肩負時代使命,當代青年更應該強化能力提升還是提升責任擔當的意識”、“當今時代文化傳承還是文化創新更重要”、“當今中國應不應該強制實施垃圾分類制度”、“道不同亦相為謀還是道不同不相為謀”等辯題展開總計31場對決。
過去兩年,澳大勇奪三項國際頂級辯論比賽的冠軍。此次辯論冠軍賽由重慶大學和中華名辯盟聯合主辦,是重慶大學90周年校慶中文化校慶的核心項目。此次冠軍賽亦作為全球辯論大會的首發大賽,各參賽辯論隊都非常重視。澳大也不例外,由總教練尹德剛教授、顧問張學森親自帶隊參賽。參賽的還有領隊郭炫佩,教練劉京京和林潔瑩,隊員法學院的研究生溫萌、人文學院研究生劉曦冉、科技學院研究生劉沛曦、工商管理學院二年級、鄭裕彤書院的劉博琛、人文學院二年級、蔡繼有書院的鍾泓,以及社會科學學院三年級生、馬萬祺羅柏心書院的李瑞鵬。

2019年7月9日 星期二

澳大兩中藥研發奪日內瓦國際發明金獎


澳門大學中藥質量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團隊自主研發的“創新中藥系列產品”以及“基於微流控技術的斑馬魚篩選系統”分別亮相於“第47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並從全球近1,000項創新發明脫穎而出,雙雙獲頒“發明金獎”。其中,澳大創新中藥系列成為澳門首個獲此殊榮的“現代中藥"創新產品。

精選文章

2025年2月澳門消費物價指數(CPI)概況

根據統計暨普查局資料,2025年2月澳門綜合消費物價指數(CPI)按年下跌 0.16% ,主要受去年同期農曆新年高基數影響;按月亦下跌 0.19% 。以下是詳細分析: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