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大學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大學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5年3月8日 星期六

2025年度中國內地高校研究生課程考試(澳門區)接受報名

由國家教育部統籌,教育及青年發展局協調的“2025年度中國內地高校研究生課程考試(澳門區)”(下稱“研究生考試(澳門區)”)將於2025年4月12日舉行,並於2025年3月5日至11日接受報名。

2024年3月6日 星期三

澳門理工大學持續教育中心“宴會項目策劃與管理實務”課程現正招生

為助力澳門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建設澳門理工大學持續教育中心開辦“宴會項目策劃與管理實務”課程,課程將於3月26日開課,現正招生,歡迎會展及餐飲業從業人員、從事酒店宴會策劃及活動統籌者、對餐飲及宴會業發展感興趣者報讀,額滿即止。


2024年3月1日 星期五

勞工局與澳門科學館合辦「科技講堂」

為配合特區政府積極推動“1+4”適度多元發展策略,讓求學中的青少年學生及早接觸高新科技產業,勞工事務局與澳門科學館合作推出「科技講堂」系列講座,首場講座邀請華為服務(香港)有限公司-澳門分公司(下稱“華為澳門”)專家主講,主題為“探索人工智能新世界,並定於3月17日假澳門科學館會議廳舉行,3月4日起接受網上報名。


2024年2月26日 星期一

“一帶一路”赴外留學獎學金

為配合特區政府培養社會人才的重要政策,澳基會2024年繼續推出 “一帶一路”赴外留學獎學金,有關計劃將於2024年3月4至3月22日公開接受申請,名額合共20個,歡迎符合條件的澳門、粵閩學生申請。


2024年2月25日 星期日

澳門大學澳門中藥檢測中心

澳門大學澳門中藥檢測中心將於3月起試營運,澳大校長宋永華與副校長葛偉、徐建等到中心調研,了解相關籌備工作。宋永華表示,檢測中心已按國家和國際相關標準完成建設,3月起可為澳門相關廠商及機構提供中藥檢測服務,並通過試營運加快中心獲得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CNAS)資質認證。


2024年1月17日 星期三

澳大邀專家談X射線引發25個諾獎的啟示

澳門大學將於1月19日(星期五)舉辦“大學講壇”,邀請中國科學院院士、浙江大學材料系教授張澤以“一束X射線引發25個諾獎的啟示”為題發表演說,探討X射線從1895年至今對人類文明進步的影響,歡迎有興趣人士參加。

澳大為韓國慶熙大學學生舉辦商業及經濟課程

韓國慶熙大學商學院院長Hyejung Chang與管理系系主任Yeujun Yoon率領20多名學生訪問澳門大學,並參加由澳大持續進修中心與工商管理學院商業研究及培訓中心合辧的“澳門商業及經濟專題培訓課程”。

澳門旅遊學院學者榮獲酒店及旅遊管理領域頂尖期刊高度讚揚論文獎 來源: 澳門旅遊學院(IFTM)

澳門旅遊學院持續促進學術研究發展,兩名學者的學術論文近日榮獲酒店及旅遊管理領域頂尖期刊的高度讚揚論文獎,說明澳旅院的學術研究實力備受國際肯定。


2024年1月16日 星期二

澳門理工大學2024/2025學年學士學位課程1月17日截止報名

 澳門理工大學2024/2025學年學士學位課程(循入學考試途徑)現正招生,報名日期至1月17日截止,開設課程配合澳門“1+4”適度多元發展策略,推動澳門重點產業發展,助力推動大灣區和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深受學子歡迎。符合資格的澳門考生可獲入學考試加分、考試項目豁免及專才入學等安排,歡迎應屆高中畢業生及社會菁英報讀。

2020年4月24日 星期五

澳大研究生報名人數創歷史新高

澳門大學近年研究生的報名人數逐年上升,2020/2021學年的申請人數更創下歷史新高,共收到超過八千份博士及碩士入學申請,比去年增加了超過五成,其中博士申請接近一千七百份,碩士申請超過六千五百份,當中不乏來自國際著名學府的畢業生。在擇優錄取的原則下,今年預計錄取約一千五百名研究生新生,以確保高質量的生源。
高質量的研究生教育是澳大成為卓越、具國際認可院校的主要因素。為培養高端人才,促進研究生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同時鼓勵本地學生繼續深造,澳大設立“澳大濠江博士生獎學金”及“澳大博士生助學金”,以吸引更多優秀的博士生。今年有接近30名博士生成功申請獎學金,學生每月可獲2萬澳門元津貼,及每學年1萬澳門元的會議及研究活動交通津貼;而獲助學金的博士生超過250名,學生每月可獲12,500澳門元津貼,他們來自加利福尼亞大學、紐約大學、墨爾本大學、曼徹斯特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海內外一流學府。另外,澳大亦設立“國際學生獎學金”,以吸引更多海外精英到澳大修讀碩士課程,獲獎碩士生可豁免學費和住宿費。

2020年4月22日 星期三

澳大創新創業中心獲批為“國家級眾創空間”

澳門大學創新創業中心獲批為“國家級眾創空間”,體現了國家科技部對澳大產學研發展的充分肯定,也代表了中央政府對澳門科技創新發展和科研技術轉化的鼓勵和支持。
國家科學技術部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中心的專家於去年對澳大協同創新研究院的創新創業中心作出審核後,指中心經已達到國家備案眾創空間的標準,最近批准將中心納入國家備案眾創空間服務體系。眾創空間是指為大眾創新創業提供工作、網絡、社交和資源的創新創業平台。澳大創新創業中心自成立後,積極推動大學與政府、學校、企業、孵化器、創投機構、創業導師等之間的互動,大力營造有利於“創新思維、創新能力、創新創業”的環境,以推動產學研發展。

2020年4月21日 星期二

澳大與鵬城實驗室開展人工智能網絡通信合作

澳門大學與廣東省鵬城實驗室通過視頻舉行“澳門大學—鵬城實驗室戰略合作簽約儀式”,標誌著雙方將基於優勢互補、長期合作的原則,建立戰略合作關係。雙方將圍繞人工智能、網絡與通信、網絡空間安全和機器人技術的研究開展合作;同時,是次合作也體現出雙方在疫情考驗下,仍積極開展跨地區的科研合作和交流。
儀式上,澳門大學校長宋永華和鵬城實驗室主任高文分別代表雙方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鵬城實驗室為一家由廣東省政府批准設立,深圳市政府撥款組建的實驗室。實驗室以服務國家和廣東省重大需求和戰略佈局為己任,開展區域性多領域、跨學科、大協同的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部署了三個主要研究方向,分別為人工智能、網絡通信及網絡空間安全,當中開展了八個重點項目,並逐步規劃建設相關科研平台。實驗室亦與相關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協同合作,充分發揮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優勢,力爭成為引領科技進步、引領未來發展的國家級戰略科技力量。

2020年4月18日 星期六

澳大在THE和QS世界大學排名表現


澳門大學(以下簡稱“澳大”)於1981年成立,前身為私立東亞大學,經歷三十多年的發展,澳大在教學,研究和社區服務領域均取得卓越的貢獻,並已發展為澳門最優秀的國際化及唯一一所綜合性公立大學。是澳門首所研究型大學,同時亦是唯一一所擁有住宿式書院系統的大學。澳門大學於2014年搬遷到新校區後,明確以轉型至研究型大學為目標,同時推行以「四為一體」教育模式為主的「博雅教育」。根據國際論文資料庫科睿唯安Web of Science(WOS),高端學術期刊論文發表數目由2009年的140多篇增至2018年的1,500多篇,獲引用24,000多次。在晶片研究方面入選國際固態電路研討會論文數量最多前2名的大學。

澳門大學設有人文學院,工商管理學院,教育學院,健康科學學院,法學院,社會科學學院,科技學院,榮譽學院,以及研究生院和持續進修中心。及材料工程研究院,協同創新研究院,微電子研究院,澳門研究中心,亞太經濟與管理研究所,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

2020年4月17日 星期五

澳大研究揭示自噬基因調控炎症性腸病機制

澳門是亞洲炎症性腸病發病率最高的地區之一。澳門大學中華醫藥研究院助理教授路嘉宏的研究團隊聯合內地、美國、及大灣區多家研究機構,首次發現自噬相關基因NRBF2參與調節腸道炎症過程中凋亡細胞的清除,從而對炎症性腸病的病程產生影響,此機制為炎症性腸病的治療指出新的策略。相關研究成果已獲國際頂級期刊《自噬》(Autophagy)線上刊登。

2020年4月16日 星期四

澳大新研發提高腫瘤診療精準度

由澳門大學健康科學學院副教授袁振帶領的研究團隊在光學分子影像和腫瘤精準診療方面取得重要進展。該團隊開發了一種超小尺寸生物相容性極好的聚合物點,並將其應用於近紅外二區光聲腫瘤診斷和光熱治療,提高腫瘤診療的精準度,為有機半導體納米探針的臨床轉化應用開闢了一條新途徑。該研究成果剛剛發表於國際權威期刊《先進功能材料》(《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影響因數15.621)。
光聲成像介導的腫瘤診療是當前分子影像研究的前沿領域,發展多功能影像造影劑,可以為腫瘤的診斷和治療提供更全面的精準資訊,代表了高效率精密腫瘤診療學的發展新趨勢,而具有高穿透深度和較少組織暴露的近紅外二區(1000-1700 nm)多尺度的光聲成像和光熱治療有望成為一種新型的腫瘤精准醫療技術平台。然而,目前可用於影像介導癌症治療且可生物代謝的近紅外二區造影劑極少,因此極大限制了這種綜合診療平台的發展。

2020年4月8日 星期三

為打擊毒品犯罪提供新思路 澳大師生研究登國際頂級期刊

澳門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社會學系博士生湯若陽與其導師、社會學系副教授蔡天驥的合著論文《人體藏毒:基於中國判決書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內地關於體內藏毒研究的空白,為打擊毒品犯罪提供了新思路,獲毒品研究領域的頂級期刊《國際藥物政策》刊登。
《國際藥物政策》雜誌創刊於1987年,主要發表關於精神活性物質的研究,涉及社會、政治、法律和健康等多個方面,特別關注藥物政策對用藥行為的影響和其對社會和健康的危害。其影響因數為4.528(2018),在SSCI之藥物濫用中位列第3,是藥物濫用研究領域極具影響力的期刊。

澳大用大數據輔助納米晶體藥物製劑開發

澳門大學中華醫藥研究院團隊運用大數據的機器學習算法,預測並輔助納米藥物製劑納米晶體的開發,研究結果也證實,團隊建立的機器學習算法對“自上而下”(“Top-down”)方法製備的納米晶體具有較好的預測準確性,並對於納米晶體產業化過程中合理處方設計,縮短研發時間具有重要意義,研究成果獲藥劑學著名期刊《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刊登。
目前的在研藥物中大約有40%的藥物存在水溶性較差的問題。由於這一特性,這些藥物常常難以通過傳統的藥物製劑技術獲得理想的生物利用度,進而發揮藥效。研究發現,納米晶體製劑對於提高此類難溶性藥物的生物利用度有較好的效果。然而目前納米晶體的製備高度依賴於專家的經驗以及反復的實驗試錯,因此研發過程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失敗風險較高。近年來基於大數據的機器學習算法在網路優化、資訊管理、生物醫學以及材料科學等諸多領域展現出巨大的潛力。其特點在於能高效快速的從已有資料中找出數據間的內在聯繫,並應用於未知數據的預測。基於此,澳大研究者從實驗室內部和已發表文章中提取了910條納米晶體製備相關數據,利用機器學習算法找出數據間內在規律,並最終預測不同製備方法下納米晶體的粒徑和多分散係數。研究結果證實,澳大研究團隊建立的機器學習算法對“自上而下”(“Top-down”)方法製備的納米晶體具有較好的預測準確性。此研究成果對於納米晶體產業化過程中合理處方設計,縮短研發時間具有重要意義。

2020年4月7日 星期二

線上說明會助本澳高校掌握三大資助項目申請詳情

因應防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需要,為了減低傳播風險,保障出席人員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高等教育局日前透過線上平台舉辦了三場專項說明會,吸引了約220名高等院校教研人員、科研單位代表參與,強化本澳高校對有關專項資助的了解,以便高校更有效地籌劃未來開展相關範疇項目的資助申請工作。
高教局分別於本年3月30日、3月31日及4月3日就本年度“澳門高等院校人文社會範疇研究專項資助計劃”及“預防及應對重大傳染病的研究專項”、“澳門高 等院校中葡人才培訓及教研合作專項資助”、“粵港澳大灣區旅遊教育培訓專項資助”等資助計劃舉行了線上說明會。高等教育合作與科技廳廳長謝永強表示,特區政府一直重視和支持本澳高校學術研究的發展,致力創設條件,推出多元政策和措施,鼓勵本澳高等院校與內地、海外的高校或計劃共同合作開展相關項目研究的工作,提升本澳高校的學術研究質量。

2020年4月3日 星期五

《澳門理工學報》轉載率全國第三

2020年3月31日,由中國人民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術成果評價研究中心和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聯合研製的“2019年度複印報刊資料轉載指數排名”和《複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作者(2019版)》兩項成果,正式在北京發佈。在“全國高等院校主辦人文社科學報”全文轉載排名中,《澳門理工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連續七年穩居前列,2019年度轉載率位列第3名,綜合指數位列第5名,轉載量位列第7名。目前,全國各類高等院校主辦學報約有1,150種。
複印報刊資料轉載指數排名自2001年首次發佈以來,至今已持續、定期發佈20年。複印報刊資料的系列評價研究成果,堅持“以學術成果為指向,以同行評議為主導,以價值判斷為引領,以數據分析為支撐”的“複合評價”理念,至今已發展成為覆蓋期刊、科研機構、學者、學科、論文五大類評價對象的完整體系,複印報刊資料的轉載量、轉載率、綜合指數等已逐漸被學術界和期刊界視為人文社科學術評價、科研考核的參考依據之一。在當前學術評價日益倡導破“五唯”、破除“SCI至上”和“以刊評文”的趨勢下,成果質量導向的“人大評價”體系為全國人文社科成果評價提供了有價值的新視角。

2020年4月2日 星期四

澳門理工學院辦網上就業展提供逾四千個職位

為向學生及企業/機構提供職業配對服務,澳門理工學院舉辦首個網上就業展,讓學生在抗疫期間,足不出戶,透過網上就業平台與企業/機構進行職業配對。超過350間來自澳門、香港及大灣區的企業參加,提供超過4,000個職位空缺。
理工學院網上就業展設有職位空缺、就業講座、求職面試攻略、就業資訊平台等。其中就業講座邀請各大企業負責人及政府部門代表在網上提供最新的企業資訊、模擬面試及求職信寫作等實用求職技巧。理工學院今年更首次與珠海華發集團三江人力資源中心合作,舉辦「灣區大學生就業實習雙選會」澳門理工學院空中專場,以深化粵澳合作及促進大灣區人才交流。

精選文章

2025年2月澳門消費物價指數(CPI)概況

根據統計暨普查局資料,2025年2月澳門綜合消費物價指數(CPI)按年下跌 0.16% ,主要受去年同期農曆新年高基數影響;按月亦下跌 0.19% 。以下是詳細分析:

熱門文章